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保护植物专题




保护植物专题介绍

 

 

湿地保护植物专题重点关注我国湿地植物保护状态。专题收录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濒危物种共计117种,分属63个科,其中苔藓植物12种,蕨类植物716种,被子植物4699种。包括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种。依珍稀濒危程度:绝灭等级(EX)2种,地区绝灭等级(RE)2种,极危等级(CR)10种,濒危等级(EN)30种,易危等级(VU)50种。

陈煜初.jpg 

中华水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物种陈煜初 摄)

 

被收录本专题的物种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该种植物在中国有分布;该物种为典型湿地植物,能适应湿地生活环境,具有或水生、或湿生、或沼生习性;该物种被列入20219月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物种;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受威胁及以上等级物种,包括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等级。

水松-何云核.jpg 

水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物种 (何云核 摄) 

物种被列入重点保护,通常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①物种数量极少、分布范围较窄;②物种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而其生存状态已经受到威胁;③重要作物的野生种和有遗传价值的近缘种;④有重要经济价值但因过度利用使数量急剧减少的物种。2021年我国重新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455个物种和40个类群的野生植物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新名录,当前合计包括1101种植物。

林秦文-海菜花_min.png 

海菜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物种 (林秦文 摄) 

与保护植物紧密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珍稀濒危植物,顾名思义,珍稀濒危主要基于种群的量以及发生趋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简称IUCN)1963年开始编制并持续更新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认为是反映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最具权威的指标。该名录根据数量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评估准则,将物种分为9个等级:最高级别是灭绝Extinct(EX),其次是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濒危Endangered(EN)和易危Vulnerable (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其他顺次是近危Near Threatened(NT)、无危Least Concern (LC)、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未评估未予评估Not Evaluated(NE)。 

疏花水柏枝.jpg 

疏花水柏枝(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物种) (伍遇普 摄)

 

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因素如物种繁殖能力弱、种群数量小、适应能力差等,一旦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容易面临濒危或者灭绝的危险。外部因素则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质结构变化,如天体碰撞、火山爆发、海平面下降、极端气候等,是物种变化、濒危甚至灭绝的强大动力,它们可以使某地史时期的物种毁于一旦,部分得以存活的种类也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成为稀有种,如银杏、苏铁等。然而,在各类威胁植物生存的因素中,人类活动干扰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影响植物濒危的最主要因素。

 

花-吴奈_min.png 

飞瀑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物种) (吴奈 摄)

 

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强大的生产功能,还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适宜的水、土条件不但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生存场所,还为多种国家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物种提供了避难所,使得许多野生濒危物种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得以生存繁衍,担当着大自然“物种基因库”的重任。


花序-郑希龙1.jpg 

野生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极危物种)  郑希龙 摄)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仅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是湿地净化环境的功效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例如芦苇、香蒲、再力花等湿地植物,由于它们具有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根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调查区域中的高等植物有4000余种,其中湿地植物所拥有的科数占全国高等植物总科数的近半数,表明我国湿地植物的种类丰富、区系组成复杂。此外,我国还是许多农作物的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如野生稻、疣粒稻、金荞麦等都是典型的湿地植物。

 

花序、花 (朱弘 摄)_min.png 

金荞麦(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种质资源) (朱弘 摄)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达3.6万余种,约占全世界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且其中特有种高达1.5-1.8万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近50%。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对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因素,我国的植物多样性丧失程度不断加剧。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已有近5000种植物处于濒危或者受威胁状态,约占我国植物总数的15%,并且有近100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其中不乏大量被人们熟知的湿地植物,如疏花水柏枝、冰沼草、海南海桑等。


浅水沼泽中的冰沼草.jpg 

冰沼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物种) (清风 摄)

 

物种的保护等级与物种濒危等级并不完全一致。前者主要是针对物种自身的生存状况而言,而后者则需要根据其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利益对该濒危物种是否值得特殊保护而进行取舍。为了切实有效的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规定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植物实行重点保护。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级植物高寒水韭、中华水韭、水松、水杉,以及二级保护植物海菜花、钻天柳等都为我国特有的湿地植物。

 

树干基部(低水位时裸露的根).jpg 

水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濒危物种) (周蔓霞 摄)


西南手参-高信芬1.jpg 

西南手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易危物种) (高信芬 摄)


现阶段我国植物保护手段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等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而迁地保护则是将生存或者繁衍收到严重威胁的植物移入植物园中,为那些野外生境不复存在的濒危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从而有效而迅速的挽救濒危物种。